HOME 资讯 采访专栏  艺术家  策展人 线上美术馆 合作艺术空间 专题研究 出版服务 艺术项目 艺术商店
展开

冯玉根

1969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992年毕业于太原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999年至2001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一届研修班。2001年9月,作品参加“守望具象——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一届研修班毕业展”(中国美术馆)。2010年,作品参加”亚运当代艺术展“并获优秀奖。

收起 


我的绘画观


冯玉根 | 文

 

 

到目前为止,我仍在画画。画画从开始就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如同生命一样。人一生下来就充满了已

知和未知:已知的是呱呱坠地后所拥有的血缘亲情,未知的是后来的生命历程。画画也如是,开始的印迹

可能终生都无法磨灭,但并不知晓会走向何种路途。

 


我童年的绘画经历就是临摹了无数张连环画,《三国演义》《岳飞传》那是经典中的经典,喜欢的品种不

少,但唯独钟情骑马打仗的,如同“80后”喜欢卡通一样。

 


那时看到学画画的小孩儿长时间反复地描摹石膏像,阴影、明暗、调子、铅笔线,我对这种素描隐约有一

种恐惧感。因而在正式学画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结构素描。

 


尽管学画很晚,但入手很快,而且自作聪明地总结了不少道道,也因此很快结交了不少有才能的朋友。我

对色彩也很敏感,入门挺快,学习风景写生时,很快就迷上了印象派。但从没想到会和风景创作发生什么

联系,就连儿时好友劝我画风景,说会有很开阔的感觉时,也不过淡定地一笑。当时自画像、人物场景的

创作对我更有吸引力,有几幅自画像至今都颇为得意。

 


进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研修班后,第一次风景写生的无心插柳却让我进入了风景创作的世界。由于对风景写

生的陌生,无奈只好把浑身解数抖了出来,甚至还有连环画的影子,形成了一幅幅很有特点的画面,像国

画又不刻意,像印象派又缺乏吃面包黄油的基因。于是乎,有点抽象,有点写意,无意中具有了一种当代

感。

 


就这么摸索着画了几年,由松到紧,由紧到精,最初的冲动和热情渐渐褪去后,缺乏理论的支撑使我的创

作陷入了瓶颈。

 


2004年印象派原作来华展览,那次展览不仅使我大开眼界,也在理论上有了升华,似乎开始对绘画有了新

的领悟。马奈、德加的画作虽有光影,但造型严谨,仍有着古典主义的痕迹,但也预示着对桎梏的解脱。

莫奈开一代风气之先,才情横溢,形、光、色把握得完美无缺,现在看起来是很写实的,人物画的感染力

稍弱。毕萨罗的厚重辉煌,把普通景致描绘得令人难忘。我最喜欢的是雷诺阿,题材丰富,手法细腻,色

彩迷离,把自然界的景色之美描绘到了极致。再往下,就是塞尚了,个人认为他是笨到极致、物极必反的

典型,但确是现代艺术之父。因为这时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的冷漠取代了田园牧歌式的描摹。

以至于传说毕加索见到张大千时居然说西方没有艺术,东方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在这里,我向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前辈们致以敬意,但民族化终究是个伪概念。如同上世纪80年代的西北

风,《黄土高坡》是永恒的经典,但代表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油画民族化产生出一批批投机取

巧、徒有形式、没有灵魂的作品,时间一久,作者本人都是受害者。

 


东方的科学都是艺术化的,而西方的艺术里面却有着科学的严谨,这是我对里希特绘画的感受。没有学术

性的探索,作品是没有长久价值的。还有就是艺术的时尚性,总觉得要赶上时尚的作品才不会落伍。现在

看来,所谓时尚,一曰应运而生,二曰炒作。艺术的传承者应该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有志之人。

 


实实在在画画,认认真真做人。就这么画下去。

作品

 

景色之十八 141cm×112cm 2001年

景色之五 100cm×80cm 2000年

景色之二 100cm×80cm 2000年

东辛店村口 100cm×100cm 2002年

友情链接

资讯 采访专栏 艺术家 策展人 线上美术馆 合作艺术空间 专题研究 出版服务 艺术项目 艺术商店
Copyright © 2002-2016 龙吟雅风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1665号-1

景色之十八 141cm×112cm 2001年

关闭

景色之五 100cm×80cm 2000年

关闭

景色之二 100cm×80cm 2000年

关闭

东辛店村口 100cm×100cm 2002年

关闭